本報訊 7月2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以下簡稱:IMI)承辦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2》發布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2022夏”在線上舉行。本次會議是“2022國際貨幣論壇”系列活動之一。IMI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王芳在會上發布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此次《報告》主題為“低碳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對人民幣國際化現狀、低碳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低碳轉型的重點難點做出了重要闡釋。 IMI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莊毓敏為會議做開場致詞。她指出,當前綠色低碳經濟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長遠來看,低碳發展有利于增強人民幣硬實力與軟實力,幫助人民幣更好地全面發揮國際貨幣職能,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到經濟轉型和結構優化任務艱巨,短期內面臨經濟增長和低碳發展的雙重挑戰。 據悉,為真實客觀反映人民幣國際化這一漫長歷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從2012年起每年定期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自發布以來,報告因其獨立性、客觀性和決策參考性,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政策部門的高度關注。同時,報告還被譯成英文、日文、韓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紐約、法蘭克福、倫敦、首爾、新加坡、拉合爾和阿拉木圖等地發布,引起國內外理論與實務界的廣泛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王芳從多維度對《報告》核心觀點進行了系統解讀。從人民幣國際化現狀來看,人民幣國際使用規模與市場認可程度總體延續增長態勢。人民幣更加全面地發揮國際貨幣職能,穩定位居全球主要貨幣前列;從低碳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來看,其一,低碳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長遠來看,低碳發展可增強人民幣硬實力與軟實力,是人民幣國際化行穩致遠的重大機遇。其二,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使我國減排降碳任務更加艱巨。如果不能妥善解決減排成本過高、制約經濟發展、增加轉型風險等問題,雙碳目標可能受阻,也對人民幣國際化形成巨大挑戰;從推進低碳轉型的重點難點來看,其一,構建支持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立足國情,統一思想,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形成“政府搭臺,市場主導”的低碳轉型模式。其二,有序推進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低碳轉型,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以碳市場交易改革為契機,提升我國碳市場成熟度和開放度,未來爭取國際碳定價主導權。其三,低碳發展迫切需要全球治理改革。中國可以在“一帶一路”低碳化投資、綠色低碳政策協調和彌補全球治理缺口方面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低碳發展對人民幣國際化既是機遇也有挑戰。王芳表示,必須充分理解低碳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雙碳目標對產業結構調整的硬約束、向高質量發展的成功跨越及其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定性影響?傮w而言,低碳發展的長期效益要高于短期減排成本和中期轉型風險。對此必須凝聚共識,用實際行動化“!睘椤皺C”。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但時間和道義皆于“我”有利。(敬 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