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lvxh"></form><noframes id="flvxh"><address id="flvxh"><nobr id="flvxh"></nobr></address>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訂閱服務 |   郵 箱
             
               
             
             首頁  今日要聞 發改新聞 地方新聞 產經新聞 營商環境 一帶一路 綠色共享 物價消息 商業資訊 企業債券 債券公告 招標投標
            招標投標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今日要聞  
             
            電子報
             
            秉漢唐“遺風” 續舊時“榮光”
            ——“十四五”實施方案為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繪制詳細“施工圖”
            2022-08-06 00:00:00      中國經濟導報

            陜西:爭當時代弄潮兒,高質量發展譜新篇

    西安都市圈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是西部地區發展條件最好、經濟人口承載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西北地區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大局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圖為2022年7月16日,演員在西安曲江新區內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表演。新華社

            陜西:爭當時代弄潮兒,高質量發展譜新篇

            西安都市圈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是西部地區發展條件最好、經濟人口承載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西北地區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大局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圖為2022年7月16日,演員在西安曲江新區內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表演。新華社

             


            本報記者 | 成靜

                “夫關中左肴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了張良勸說劉邦定都關中,從而成就大業奠定了關中平原的歷史地位的故事。關中平原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關中平原更是具有了獨特的戰略地位。
                2018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由此成為繼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獲批建設的第八個國家級城市群。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圍繞優化城市群空間發展格局、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動產業和創新協同發展、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進公共服務開放共享等六方面,明確了23項重點任務。
                “與2018年印發的《規劃》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不同的是,《實施方案》提出了2025年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000公里、萬元GDP用水量下降6%等較為明確的近期建設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區域開放室主任、研究員盧偉表示。
                
            西安都市圈引領帶動作用得到凸顯

                “自2018年《規劃》印發以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進程加快、動能增強,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梢哉f,目前已經有了很好的現實基礎。”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綠色城市建設工作委員會會長杜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關中平原城市群,地跨甘肅、陜西、山西三省,人口和體量都跟一個省份差不多。如此大規模的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盧偉認為,《實施方案》的一大亮點在于強調了培育發展西安都市圈對城市群建設的引領帶動作用。
                西安都市圈地處我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匯處,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是西部地區發展條件最好、經濟人口承載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西北地區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大局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2015年2月、2020年4月、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西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為西安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
                2021年6月7日,關中平原城市群區域合作辦公室揭牌成立。隨后,14市(區)代表共同簽署了《關中平原城市群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建立了“跨地區通辦”的良好運行機制。
                “《實施方案》提出,支持西安牽頭建立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和同城化發展辦公室,完善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這表明要在城市群協調機構建立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都市圈的推進機構和機制,依托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加快培育現代化都市圈,提升城市群空間發展凝聚力。”盧偉表示。
                就在《實施方案》出臺前不久,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顯示出高質量發展的勃勃雄心:到2035年,現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內同城化、全域一體化基本實現,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發展品質、經濟實力、創新能力、文化競爭力邁上更高水平,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建成,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功能進一步強化,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在全國乃至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大幅躍升,城鄉發展差距顯著縮小,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歷史文化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如何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引領作用?盧偉認為,下一步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把西安都市圈培育成為輻射西北、服務國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延伸西安輻射帶動范圍,加強西安與關中地區的聯動協同。
                同時,他還提出了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發展的設想:向北加快包西高鐵及相關城際鐵路建設,重點支持西銅一體化發展,打造渭北工業大走廊和大西安產業轉移核心承接區,推動延安洛川、黃陵和富縣組成的城市南部核心區融入西安都市圈。向南切實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加快推進西武高鐵建設,增強西安對商洛北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向西全方位推進西咸一體化發展,引導西安主城區科教、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西咸新區轉移。向東加快推動西渭協同發展,推動西安科技、資金、人才等資源向渭南輻射,加快西安至臨潼、富平等軌道交通建設。
                
            以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城市群建設的持久動力

                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的目的在于立足關中平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培育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揮其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推動全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有利于推進西部大開發,有利于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因此,創新是引領,合作是保障。
                杜蕓分析稱,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科技實力十分雄厚,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西安市的綜合科技實力在全國僅次于北京、上海,排在第三位,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眾多,科研人員有80多萬人,具有整合科技資源的優勢力量。而《實施方案》充分體現這一區域特點,要求把科技創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推動城市群建設的持久動力。
                “《實施方案》強調了高水平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對城市群科技協同發展的帶動作用,提出以高水平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牽引,打造帶動城市群發展的科技創新引擎。同時提出引導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在天水、平涼、臨汾、運城等建設‘創新飛地’‘人才飛地’。”盧偉說。
                2021年3月,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在西咸新區正式啟動。同年4月,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以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為總窗口、全省高新區為重要組成部分,把秦創原打造成為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
                盧偉認為,下一步,關中平原城市群應謀劃共同打造G30科技創新走廊。依托串聯關中平原城市群主要城市和重要科技創新節點的連霍高速(G30)共同打造G30科技創新走廊,爭取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關中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發揮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的作用,采取研發-成果轉化、共建科技園區和科創中心、總部-生產基地等模式與城市群其他城市構建創新鏈。選擇能源化工、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重點行業,推動行業協會、重點企業、科研院所共建產業鏈聯盟。
                
            三省交流合作為城市群建設提供保障

                良好的合作是城市群建設進展順利的保障!兑巹潯酚“l實施以來,陜西、山西、甘肅三省不斷健全高層聯席會議機制,強化三省交流合作,簽訂《跨省合作備忘錄》和重點領域專項合作事項,加快推動交通、產業、開放、生態、公共服務等方面一體化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實施方案》強調圍繞黃河流域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秦嶺保護構筑城市群生態安全屏障。同時強調通過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提升城市群整體開放水平。
            而這些都需要高度的合作和融入。“城市間的統籌協調和政策銜接應當進一步深化。”盧偉表示,應建立健全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省際協調推進機制和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各城市間規劃和體制機制銜接,建立交通、資源環境、信息、市場、公共服務、產業等專項合作機制,分領域策劃和推進具體合作事項及項目。建立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成本分擔機制。加強利益分配制度設計,對城市群內部跨地區投資與產業轉移、資源開發與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生產要素流動與交易、重要產品生產與流通等方面的利益分享或補償形成合理的政策安排與規范的制度設計,逐步建立利益協調機制。
            “陜西、山西、甘肅三省應加強組織實施,健全協同機制,細化任務舉措,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作為國家戰略,國家相關部委、有關部門和單位也應按照職責分工,研究制定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的具體措施,在政策制定、項目安排、要素保障、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示范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各類金融機構、企業、社會組織應積極參與城市群建設。”杜蕓建議。
                
            錨定目標,因事施策,高效推進城市群建設

                杜蕓認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還面臨不少突出問題。主要是中心城市對周邊輻射帶動不足,次級城市發展相對緩慢;主導產業競爭力不強,協同發展水平不高;創新優勢發揮不足,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不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系統保護任重道遠;營商環境有待優化,開放程度不夠等。
                為此,她建議根據《實施方案》的要求,抓住難點問題,因地制宜,因事施策。“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杜蕓強調,這是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戰略要求的重大任務。關中平原城市群南依秦嶺、東跨黃河,生態地位重要,生態系統相對脆弱。應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還應堅持開放合作、內外聯動。”杜蕓表示,關中平原城市群地處我國內陸中心,應暢通向西開放向東合作通道,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產業商貿、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深化與東部地區和周邊區域交流,開創開放合作新局面。
                杜蕓認為,一定要準確把握方向定位,圍繞《實施方案》明確的戰略定位,錨定發展目標,全面推進重點任務。“依托西安加快培育現代化都市圈,提升城市群空間發展凝聚力,加快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支撐體系,夯實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本底,拓展與東西部各省區市的開放合作新空間,構建統一大市場,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城市群,建設城市群,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

            【期號:】【版面:】【作者:】打印本頁
             
            相關文章
            招標投標 | 更多>>
            沒有找到對象346+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 聘 | 網站廣告刊例 | 廣告刊例 | 招標公告刊例 | 訂閱服務 | 版權聲明 | 鄭重聲明 | 中國發展網 | 記者證查詢 | 技術產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315號信息大廈B座10層
            郵編:100053    傳真:010-63691390
            Copyright 中國經濟導報網  京ICP備0905100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735號
            產業報行業報新聞道德委員會舉報投訴電話:010-65573925;舉報投訴email:xwddwyh@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紫新報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宝贝乘把腿张开让我添

                    <form id="flvxh"></form><noframes id="flvxh"><address id="flvxh"><nobr id="flvxh"></nobr></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