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8月7日舉行的全民健身“一起動起來”活動暨“全民健身活力指數”課題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全民健身大數據平臺上線。本報記者程暉/攝 本報記者 | 程暉
8月8日是我國第14個“全民健身日”。8月7日的“火爐”重慶,驕陽似火。在重慶市渝中區舉行的全民健身“一起動起來”活動暨“全民健身活力指數”課題研討會現場,體壇名宿王冰玉、王義夫、任子威以及健身教練劉畊宏等,通過視頻共同發出“全民健身讓城市充滿活力,全民健身讓生活更美好,全民健身一起動起來”的寄語,點燃了更多人心中的熱情。 此次會議是由中國發展改革報社主辦,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武隆區人民政府承辦;顒悠陂g,由中國發展改革報社傾力打造、“中發數藏”平臺首發的288份“全民健身體育文化”系列藏品“一起動起來”創世徽章瞬間售罄。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發表70周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按照中央深改委2021年工作要點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該《意見》經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并以中辦、國辦名義聯合在今年3月份印發,指導全國各地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明顯改善,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繁榮發展,全民健身參與程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多鍛煉、少生病”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共識。截至2021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41平方米。 研討會上,重慶市渝中區委副書記、區長黃茂軍說,目前,渝中區建成了濱江步道環繞,山城崖道縱橫的90余公里健身步道。高標準打造“佛圖關登山”“解放碑登樓”“都市健步走”等一批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渝中區已成為全民健身的活力之區。 渝中區將大力推動全民健身高品質發展,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結合國家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建設,利用城市公園、山城步道、濱江休閑帶布局建設體育場館,利用老舊社區、空置樓宇改造建設中小型體育設施,更新和維護社區健身路徑,增設體育健身標識,提高健身的便利性,打造10分鐘公共健身圈,因地制宜舉辦登山賽、城市定向賽、解放碑登樓賽,提升各項活動的群眾參與性、特色趣味性、融合豐富性、競技表演性。同時結合攀巖、街舞等新興項目,為奧運會、全運會積蓄后備力量。 重慶市武隆區副區長劉印介紹說,武隆因為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四塊金字招牌,先后成功舉辦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國際百公里山地越野賽、全國徒步大會、仙女山半程馬拉松、芙蓉江龍舟錦標賽等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是全國首批“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國戶外運動基地”“中國山地戶外運動訓練基地”。今后,武隆區將積極拓展山地運動、馬術運動、極限運動、水上運動等體旅融合業態,推出徒步穿越、戶外探險、自駕騎行、低空飛行等體育產品,加快建設國際探險公園、全國亞高原訓練基地,全力打造國際知名的山地戶外運動勝地。 河南省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慧芳說,近年來,鄭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五前”理念,即通過資源前置、組織前移、賽事前導、服務前伸、數據前驅,不斷提高供給質量,精心打造群眾身邊的全民健康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健康國家戰略,充分發揮體育在增強人民體質、提升城市品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多次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鄭州大力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率先在河南省全面普及,覆蓋率達100%,市、縣(市、區)、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普惠均衡的四級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網絡基本建成。
全民健身熱潮有力帶動體育消費
“全民健身已經成為體育融合其他產業跨界發展的關鍵鏈接點。全民健身的廣泛開展,有效放大了體育產業關聯性和外溢性的行業特征,為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更高、更深融合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也為全民參與體育運動營造了更多機會和消費場景。”中體產業集團總裁單鐵說,在全民健身戰略深入實施的大背景下,體教融合、體衛融合、體旅融合、體醫融合等“體育+”融合發展業態逐步形成,體育與文化、科技、養老、會展、傳媒、金融等復合經營的趨勢也愈發凸顯。這種趨勢不僅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更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徑。 “從京東今年的消費數據來看,消費者在健身方面的消費并沒有因為疫情的原因而降低,反而增加了。”京東零售運動戶外事業部總經理王學松介紹說,今年“6·18”期間,便攜桌椅床成交額同比增長541%,消費者戶外露營呈現出“戶外裝備要配齊”“出行防護不能少”“自駕裝備要升級”三大趨勢特征。在健康消費方面,消費趨勢從單純購買保健品、器械等實物商品向更多購買健康服務發展;從治療向體檢、疫苗等“治未病”方向發展。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以及全民健身熱潮和體育消費的提升,我國體育行業迎來了新的機遇。當前,以5G、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促進了體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聯通數字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宋雨倫表示,聯通數科深度參與“全民健身活力城市”指數指標體系建設,在此基礎上結合運營商數據、體育產業數據、體育管理數據等多元數據資源,保障數據安全合規,通過數據挖掘以及模型分析,形成全民健身體育大數據平臺,推動全民健身計劃深化落實。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方針和任務。企業是國家的重要社會組織,聚集著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應承擔起推動全民健身的社會責任。”在全民健身“一起動起來”活動暨“全民健身活力指數”課題研討會上,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會計師茍仲說。 “除了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健身條件,中冶賽迪還注重‘開門辦體育’,將運動場館向社會開放,承辦了重慶市和行業領域的多項體育賽事、健身活動等,在推動全民健身中展現了央企擔當。”茍仲說,企業應主動參與構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體系。近年來,中冶賽迪積極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把全民健身理念落實到工程項目中,為建設體育強國提供堅強支撐。 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張國華說,隨著全民健身戰略的不斷推進,體育營銷、體育品牌建設、體育IP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機遇。“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5G、區塊鏈、AI等信息科技的廣泛深入應用,如果將體育行業放到前沿領域進行思考與布局,能夠看到更有想象力的發展空間。” “在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過程中應充分調動政府與市場,發揮好‘兩只手’協同作用。”單鐵說,應充分著眼于實現資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優化。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運用市場機制為百姓提供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與健康需求;另一方面,也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有效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益性、基礎性公共服務等職能的同時,進一步用好政策性工具引導市場,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形成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共同構建全民健身發展新格局。
構建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數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發展
全民健身是衡量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指標。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2%,但距離《意見》提出的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目標仍有差距。而要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發展,擁有一套可以指導各方面工作的、完整的指標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發展改革報社社長徐強表示,《意見》中提出要“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定期發布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數”。 2022年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組織研討會,提出了建立“全民健身活力指數”的課題要求;4月19日,中國發展改革報社正式承接《全民健身活力指數評價研究》課題。在此后的時間里,中國發展改革報社加強工作統籌,對項目進行總體把控,形成一套包含4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市”指數指標體系,并在此次研討會上,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以期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使之更能夠真實反映各個地區、各個城市全民健身的活力情況。 “全民健身活力指數”課題組負責人孫峰表示,構建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內涵十分豐富,要對標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各項要求,審視自身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改進并提升城市的發展水平和人民的健康水平。主要包括4個關鍵詞:全民參與、城市服務、活力提升和人民健康,“這也正是我們構建的這一指標體系的4個一級指標。”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宏新教授作為課題專家組副組長,總結了“全民健身活力城市”指數指標體系的三大特點:一是科學性。以深度調研為基礎,課題組大量研究了國內國外,國家地區等各個層面、各個維度的政策研究文件及文獻。二是權威性和公開性。為了不增加地方負擔,課題組大量使用了地方政府公開發布的數據報告。三是客觀性、真實性和可靠性。課題組通過中國聯通、京東集團、中科院等眾多數據渠道獲得了大量實時信息數據,“這也是本次指數報告的最大亮點。” 此外,孫峰著重介紹了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大數據平臺。該平臺由全民健身活力城市指數、體育健身參與者人群畫像、體育產業分析、體育消費分析、體育報告分析、數據流轉圖等多個部分組成,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城市體育消費規模、體育運動周邊產品消費熱度、城市體育產業規模、產業結構、資源分布等數據查詢,以及各城市年度、月度、節假日體育大數據分析報告下載等服務,讓全民健身做到有“數”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