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在淳安界首體育中心附近的千島湖水域,黨員志愿者與環衛工人一起乘船清理沿岸及水面廢棄物。新華社 本報記者 | 富慶熙
7月25日,浙江省淳安縣汾口鎮宋京村溪流里,活躍著一群穿藍馬甲的人,他們手持鉗子、撈網等工具,在撿拾和打撈河流里的垃圾、雜物。 這是浙江省淳安縣汾口鎮與開化縣馬金鎮聯合舉行的“流域共治”活動。汾口鎮鎮長章新華、馬金鎮鎮長葉衛劍還共同簽署了“流域共治”協議書,雙方將長期建立跨區域聯合護水活動。緊接著,汾口鎮民間河長鄭名超帶領兩鎮19名河長在武強溪投放石斑魚苗5000余尾,通過“小魚治水”提升溪流水質。 “自擔任民間河長以來,我每天早上都要到溪邊走走看看,巡查有沒有亂扔垃圾和污水直排現象,仔細觀察每天的水質變化。”鄭名超說,在他和所有河長的共同努力下,全長39.5公里的武強溪始終保持I類水體注入千島湖。 隨著河湖治理的深入推進,如何統籌推進跨區域、跨流域河道的治和管,成了千島湖保護的一道全新難題。早在2011年,國家就啟動實施浙皖兩省新安江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千島湖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淡水湖泊之一,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被寫入黨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改革總體方案,并在全國10個流域、15個省份推開,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的重大創新。 今年以來,淳安縣建立河湖長聯席會議制度,努力探索水環境“流域共治”模式,統籌推進千島湖上游84條河溪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的系統治理。淳安縣水利局局長汪榮富說,護水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唯有加強協作,流域共治,才能呵護一湖秀水,促進綠色發展。 對河湖長的履職,淳安縣還出臺了一套詳細的考核細則,對巡河率、水質評價、問題處置、全民護水、媒體曝光等情況“一月一通報一排名”。今年還首次設立水質考核專項獎補資金,倒逼鄉鎮進一步采取措施,提升水質。 通過建立河湖長制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淳安縣每兩個月定期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由縣長親自召集,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水利、發展改革、財政、生態環境、規劃資源、農業農村、行政執法等23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參加,推動河湖治理中“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 淳安縣還建立了鄉鎮級層面的“流域共治”框架體系,確保境內武強溪、云源港、東源港、梓桐源、進賢溪等流域治理信息共享、機制互通、行動一致。 這個季節晚上不時有人電魚毒魚,魚少了,水生態就破壞了。夜幕降臨,大墅鎮大墅村河長方蘇建開始打著手電沿楓林港巡查,他要讓流經下姜村的楓林港永葆清澈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