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媚 魏琪嘉
近一年半以來,受疫情沖擊、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急轉彎”、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一度快速走高,歐美等主要經濟體普遍出現嚴重通脹。在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我國得益于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政策工具箱豐富的優勢,通過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在糧食、能源、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有效穩定了國內市場預期,有力支撐了經濟平穩運行。
我國物價保持總體穩定
2022年以來,國際能源、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經濟體等通脹持續走高,引發廣泛關注。2022年,美國CPI上漲8%左右,創40年新高,單月漲幅一度達到9.1%;歐元區CPI上漲8.4%左右,創有數據以來新高,單月漲幅一度達到10.6%。2022年1~11月份,印度、巴西、南非CPI分別上漲6.8%、9.7%和7%,土耳其、阿根廷CPI漲幅更是高達70%左右。為應對21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通脹,美國等多國中央銀行紛紛激進加息,但收效并不明顯,通脹水平仍居高不下。 盡管全球輸入性通脹高企,但我國多措并舉,有力確保了物價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總體保持穩定。2022年,我國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其中,食品價格指數上漲2.8%,明顯低于美歐等主要經濟體10%左右的漲幅。從全球來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數據,2022年,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升至143.7點,為1990年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比2021年上漲14.3%。從國內外糧價漲幅對比來看,國際小麥、玉米價格月度同比漲幅最高達到74%和36%,而我國小麥、玉米價格走勢較為平緩,成品糧零售價格更為穩定,2022年36個大中城市大米零售價比上年下降1%,面粉零售價比上年上升3%。能源價格方面,我國居民用電、用氣價格始終保持基本穩定,而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居民用電、用氣價格明顯攀升,美國、歐元區2022年1~11月份CPI中電力價格同比漲幅分別達12.9%和36.3%,天然氣價格同比漲幅分別達26.6%和56.5%。我國汽柴油價格漲幅也明顯低于美歐?傮w來看,與國際上一些國家的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我國物價總體穩定,有效對沖了輸入性通脹帶來的影響。 保供穩價舉措對穩定市場預期發揮重要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保供穩價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多措并舉,針對重點領域,采取供需調節、市場監管、預期引導等一系列保供穩價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保障糧食安全,穩定食品價格。2022年,我國堅持部門協同、央地聯動,圍繞糧、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做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 以煤炭為“錨”,穩定能源價格。煤炭是能源保供穩價的重點。我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燃煤發電量占60%左右,煤價穩則電價穩,能源價格的“基本盤”就穩。 穩定民生用能,保障用能秩序。在天然氣用能方面,落實好天然氣價格政策,充分發揮國產氣保障作用,完善中長期供氣合同機制,保持國內居民用氣價格基本穩定。在電力用能方面,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保民生作用,指導各地加強可中斷負荷資源建設,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用戶錯峰避峰用電,控制不合理用電需求,堅決守住確保民生用電底線。 增加電力供應,統籌余缺互濟。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2021年以來,我國用電需求快速增長,部分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針對形勢變化,我國全力增加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加強運行協調調度,統籌各地區電力余缺互濟,綜合施策緩解發電企業經營困難,嚴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戶用電需求。 此外,通過建機制、促生產、抓儲備等措施,開展一系列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支持春季農業生產,夯實夏糧豐收基礎,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從當前來看,我國氮肥、磷肥供應總體有保障,鉀肥需要部分進口以滿足農業需求。 高度重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堅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一是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將領取失業補助金人員和低保邊緣人口階段性納入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保障范圍。二是啟動條件持續優化,將啟動條件中的CPI單月同比漲幅由3.5%階段性降低為3%。三是補貼標準穩步提高,各地根據城鄉低保標準調整和物價上漲情況,及時提高補貼標準。四是發放時效不斷提升,由早期“按月計算、按季發放”縮短至當前“按月計算、當月發放”。五是央地資金保障更加有力。2022年,國家發放物價補貼約65億元,惠及困難群眾約2億人次,對緩解物價上漲影響、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持之以恒做好保供穩價各項工作
當前,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仍然較強,歐美短期內擺脫通脹難度較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對市場預期有不小的干擾,歐美經濟體加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球經濟的良性回歸。從這個視角看,保持我國物價穩定,對于確保全年經濟平穩運行、為助企紓困贏得寶貴時間、進一步拓寬政策發力空間都具有重要作用。穩物價,事關大局,我國有經驗、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當前,關鍵是要保持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推動各項保供穩價舉措落細落實。 一是持續完善價格監測機制。靈敏的價格監測機制是穩定物價的“最先一公里”。著力點是拓寬信息來源渠道、拓展分析方法,對國際大宗商品以及國內重要民生產品價格變化情況進行系統監測,把穩定物價和助企紓困結合起來,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及時掌握價格波動信息。對出現的苗頭性信號,要及時引導、及時處置,避免形成風險點。 二是持續加大保供穩價力度。實踐已經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供穩價的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把各類政策貫徹好、落實好,是保供穩價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要持續鞏固保供穩價工作成效,在做好政策落實的同時,強化政策儲備。加大穩產增供力度,確保市場上重要民生產品供應充足。加強產銷銜接,做好應急預案,對困難群眾及時發放補貼。同時,完善國內大宗商品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規范市場秩序,多措并舉引導市場預期。 三是持續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企業信心關系到經濟循環暢通,是穩物價工作不可或缺的環節。前期穩定經濟大盤的系列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隨著政策效果顯現,企業信心恢復進程也在加快。未來一個時期,要不斷強化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綜合運用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各類政策,讓企業積極擴大再生產,確保物價持續在合理區間穩定運行。(作者單位:國家信息中心)
|